歡樂慶端午 驅疫保健康
歲月流轉,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隨著粽葉飄香又將到來。臺灣俗諺云:「未食五月粽,破裘不願放」,形容過了端午節就要進入盛夏;而端午節與春節、中秋節是我們的三大民俗節慶,在此謹祝福所有榮民袍澤端午佳節健康快樂。
按照曆法,五月正是「午」月,而「端」字有「初始」的意思,因此,「端午」就是「初五」。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、五日節或五月節,其由來有以下幾種說法:一是紀念春秋戰國時代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辰,二是紀念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,三是紀念東漢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,四是紀念清光緒年間慷慨就義的秋瑾。目前國人最熟悉的是和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有關。而不論是紀念那項傳統,端午節都和忠孝節義有關;因此,在過端午的同時,也讓我們能夠緬懷中國歷史忠教節義的典範,並且轉化為策勵向上的動力。
我們的端午節保留許多傳統習俗,包括:吃粽子、飲雄黃酒、驅五毒、飲午時水、沐午時水、午時立蛋。臺灣習俗認為端午節當天正午,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刻,飲用午時水,可強身驅病,若加入香茅、艾草、菖蒲等驅邪植物,或掛榕樹枝、飲雄黃酒、佩掛香包,強身驅病的效果會更好。因此,過端午又具有養生強身的意涵。
端午節習俗中,有許多與驅瘟避疫有關,當我們在過端午的同時,除了緬懷效法先賢典範外,更要提醒自己,加強對環境衛生和疾病防治的重視,做好防疫工作,讓我們能夠避免感染疾病,年年健康過端午。
「五月鑼鼓響半天,阮要看龍船行河邊!」觀賞龍舟競賽,已經成為國人過端午節時重要的休閒文化活動。早自清乾隆二十九年,臺灣便有龍舟競賽,發展至今,各縣市配合端午節,都會在主要河川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,有的還會邀請外國隊伍參加,龍舟競賽已成為一項兼具運動和休閒雙重意義的國際化活動。
我們的端午龍舟競賽,有悠久的歷史,並且保留了民俗遺風和傳統文化,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,便會在道士引領下,畫龍舟、打龍鼓至水邊請水神,再決定爐主、頭家、龍船會;端午當日,選手必須先祭拜龍船,將香火插在船上;賽畢,等到五月十日送水神,恭收龍船,來年再比。這整個儀式過程和上述的驅瘟避疫的習俗,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意涵,有些熱心的國際人士,甚至建議我們可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讓我們的文化傳統全球化,讓其他國家的人民也能和我們一起分享端午節的濃厚文化氣息,所寓含的意涵,自具深遠意義。
端節期間,為使榮民袍澤歡度佳節,輔導會各會屬機構都分別舉辦相關慶祝活動,內容溫馨多元,曾金陵主任委員也以大家長身分,前往榮家向榮民長輩賀節,並訪視單身獨居榮民及貧苦遺眷,表達關懷,提醒大家注意衛生保健,維護身體健康。
在歡慶端午節的同時,我們除了體會端午節的歷史意義和文化習俗內涵外,更應該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待此一重要的傳統節慶,重視飲食均衡與環境衛生,讓我們遠離疾病,快樂健康地度過每一個端午佳節。(點閱次數:1475)